耳廓恶性软骨样汗管瘤一例

2015-10-26 09:36 来源:丁香园 作者:王强
字体大小
- | +

Hirsch 和 Helwig 于 1961 年首次报道的软骨样汗管瘤(chondroid syringoma,CS)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皮肤附属器肿瘤,据报道其发生率约占全部皮肤附属器肿瘤的 0.098% 以下。作为对应于涎腺混合瘤(多形性腺瘤)的皮肤病变,该病还被称之为「皮肤混合瘤」。

恶性软骨样汗管瘤更是少见,报道的病例多为肢端及躯干,发生于头颈部者极为罕见。最近印度的 Krishnamurthy 教授等人在Indian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报道了一例耳廓恶性软骨样汗管瘤,为大家详细介绍如下。

病例概述

41 岁男性,无其他疾病,最初因左侧颈部多处肿胀 4 个月而就诊于其他单位。病变之一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提示为低分化癌而转诊至作者所在单位进一步处理。

入院后,体检见左侧颈部第 II、III、IV 组淋巴结多处肿大,大小不一,最大者为 IIA 组内一枚 2.5×2.5 cm。甲状腺轻度肿大,双侧多处边界不清结节。进一步检查,见左侧耳廓耳轮上方有一 3×3 cm 无痛性隆起(图 1),质实,固定于皮肤,但可随其下软骨一起移动。进一步询问,患者诉此处长期肿胀,近 4 个月来体积逐渐增大。上呼吸道、消化道其他检查正常。

2-1.jpg
图 1. 初诊时的临床照片

颈部超声见甲状腺双侧叶多发结节,伴左颈部第 II、III、IV 组多枚肿大淋巴结。甲状腺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见良性滤泡细胞,偶见炎性细胞,但无非典型细胞。左颈部第 II 组淋巴结细针穿刺,提示腺体来源的癌(但免疫组化 TTF-1 阴性)。初步诊断为原发灶未明的腺癌,伴左耳廓皮脂腺囊肿。

进一步行 PET-CT 检查,见包括左侧第 IIA 组(标准摄取值 3.8)、左侧第 III 组及左侧第 IV 组(标准摄取值 2.9)淋巴结在内的颈部淋巴结多处摄取增强;此外,左耳廓可见分叶状软组织肿物伴坏死,摄取也有增强(标准摄取值 2.9);双侧甲状腺多处高信号密度病灶(标准摄取值 4.2)(图 2、3)。

2-2.png
图 2.(a-d)轴位 CT 图、(e-h)对应的周围 PET-CT 图:见包括左颈部第 II-第 IV 组淋巴结在内的颈部淋巴结多处摄取灶

2-3.png
图 3.(a、b)冠状位 PET-CT 图、(c、d)冠状位 PET 图:包括左颈部第 IIA 组(标准摄取值 3.8)、第 III 及第 IV 组淋巴结(标准摄取值 2.9)在内的颈部淋巴结多处摄取增强。左耳廓处可见分叶状软组织肿物伴坏死,摄取也有增强(标准摄取值 2.9);双侧甲状腺多处高信号密度病灶(标准摄取值 4.2)

再次行甲状腺细针穿刺检查,未见非典型细胞。但左耳廓处细针穿刺却意外发现少许簇状非典型上皮细胞,提示上皮源性恶性病变。术前诊断为:可疑皮肤附属器肿瘤,伴颈部淋巴结转移。行左耳廓肿瘤广泛切除并左颈部淋巴结清扫。耳廓处缺损通过局部皮瓣牵拉进行修补(图 4)。

2-4.jpg
图 4. 患者术后临床照片。耳廓处缺损通过局部皮瓣牵拉进行修补

组织病理学结果提示为左耳廓恶性软骨样汗管瘤,切缘阴性,左颈部淋巴结 48/53 枚转移(图 5)。经多学科会诊后,考虑对患者瘤床及颈部进行辅助放疗。

2-5.jpg
图 5.(a、b)切片中见恶性肿瘤,腺样细胞排列呈叶状,部分小叶呈囊腔样,部分胞质嗜酸性至透明的浆样细胞构成的小叶则呈实性,可见逗点样坏死,核分裂增加(苏木素伊红染色,×20);(c)见伴明显恶性区域的软骨样汗管瘤;(d)转移至颈部淋巴结的软骨瘤样汗管瘤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张莹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