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OME)的发病率在儿童中高达 50~90%。美国每年有 220 万儿童确诊该病,OME 是发达国家儿童听力损伤的最主要因素。
曾有相关动物实验证明过敏性鼻炎可以诱发 OME。由于过敏性鼻炎的流行性及中耳积液中的过敏性炎症成分,抗组胺药物及减充血剂曾被作为治疗 OME 的推荐药物。但是大量随机对照研究、系统评价及 Meta 分析等都认为抗组胺药的使用并没有相关临床效果反而有一定副作用。并且 2004 年多学科的 OME 临床实践指南及 2016 更新版都不推荐抗组胺药的使用。
鉴于这种情况,来自美国哈佛医学院的 Anthony A. Prince 博士等人进行了一项横断面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的一期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 杂志上。
调查以美国流动的就诊情况为背景。对 2005~2010 年的全国非卧床病人医疗护理调查和全国医院门诊医疗调查中的抗组胺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了单变量、多变量及分层分析。总共 133968 个观察值代表了 1.49*10^9 次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访问量。其中,抗组胺药被用在了 9.5% 的就诊次数中。5.5% 的就诊次数中没有使用抗组胺药物。
当伴有过敏性鼻炎时,抗组胺药物使用明显增多,并且具有更大的效应值。在伴随系统性过敏症状、上呼吸道炎症、其他鼻炎和鼻窦炎时,抗组胺药物也同样使用频繁。多变量分析证实在 OME 治疗中非镇静类抗组胺药物的使用比率正大幅提升。其中影响因素有年龄、性别、种族、过敏状态及鼻部炎症。分层分析证实不管是否合并过敏性疾病,只要确诊 OME,抗组胺药物的使用率就会提升。
OME 的发病趋势呈年幼化。在没有合并过敏性鼻炎患儿中,使用抗组胺药物的风险是 2%。抗组胺药物的副作用有嗜睡、疲劳及注意力不集中等。OME 的高发病率使不适合的抗组胺药物使用造成了一个很大问题。
调查数据表明在每年 220 万的确诊患儿中,有 115800 名属于过度使用抗组胺药。通过减少抗组胺药物的使用,增强护理,OME 相关患儿的病情有可能得到改善。临床医生行医行为需要不断监测,以便使其符合相关指南及行为标准。